多措并举推进建筑节能

   2010-03-14 《地源热泵》杂志28600
核心提示: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

    “目前我国有80%%的既有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这一现状如果不尽快改变,将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这是在2009广州国际建筑电气发展高峰论坛举办前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的感慨。“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建筑作为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亟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十分迫切。”他表示。 


    加强制度创新


    为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委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制度,民用建筑节能经济激励制度,建筑节能推广、限制、禁用制度,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制度,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制度,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制度,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制度,节能改造的费用分担制度,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建筑能耗报告制度,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制度,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建筑节能考核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这些制度均写入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成为正式施行的行政法规。这些法规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用能效率,促进了用能方式的转变,并带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我国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建筑节能1.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为完成这一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其具体分解为5项内容。包括: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建建筑节能7000万吨标准煤;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节能1000万吨标准煤;建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实现节能1000万吨标准煤;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实现节能1000万吨标准煤;推动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以及推广绿色照明节能实现1000万吨标准煤。这5项工作目前具体进展情况如何?在这几项工作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节能现状又是怎样的?武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解析。


    推进新建建筑节能


    要推进建筑节能,就要从源头上遏制建筑能源过度消耗,防止一边进行节能改造、一边建设高能耗建筑的情况发生,因此就要把好新建建筑节能关。武涌表示,在“十一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推进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新建建筑在全国范围内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二是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市推广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把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作为实现绿色转型战略的抓手,以低碳发展和低碳运行为特征,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转换,并通过需求端制定标准,达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到“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国普遍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此外,在不同气候区要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比如南方地区应当全面强制推广绿色建筑,北方地区应当大力发展低能耗、绿色建筑等,全面实现城乡建筑模式的绿色转型。

 
    武涌透露,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已达到98%%,施工阶段贯彻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增长迅速,2008年执行比例为82%%,比2007年上涨了11%%,圆满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度“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80%以上”的工作目标。

 

  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北方城镇建筑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其中7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其采暖能耗占全国建筑能耗的比重很大,所以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是整个建筑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这一部分的建筑节能状况并不乐观。武涌告诉记者,我国北方采暖地区非节能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为同纬度发达国家的2~3倍,即每个采暖季大约要消耗标准煤25公斤/平方米左右,而同纬度发达国家的消耗量仅为8公斤/平方米左右,差距显著。对此,他忧心忡忡:“建筑能耗高导致了诸多问题:社会能耗高,老百姓热费支出负担重,但热舒适度不高(一般家庭室内温度只能达到16~18摄氏度)、房屋发霉现象突出、噪音大、污染严重等等。这些现状都亟待改变。”

 
    目前来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改造资金筹措困难、技术方案良莠不齐、可再生能源应用范围不广、激励政策效果不太显著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和方案,明确责任,协调配合,规范管理,稳步推进。探索多种改造模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改造机制。


    武涌表示,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也就是2008年~2010年3年时间内完成1.5亿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08年已经完成了39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由于2008年是启动年,这个数字在今后的两年中将有所提高,2009年计划达到6000多万平方米,2010年计划实现5000多万平方米。


    建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面积仅占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的4%,但是能耗却占到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因此,促使其按节能方式运行,促进高耗能建筑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武涌介绍说,目前对这些建筑建立节能监管体系主要通过5项制度建设来实现,一是能耗统计,就是首先摸清能耗状况;二是能效审计,即掌握具体的节能效率;三是能效公示,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实现节能的社会监督;四是能耗定额,通过对各项数据和信息的统计来确定各类建筑的能耗定额标准;五是超定额加价,以此来促使业主提高节能意识,推动建筑物按节能方式运行,实现低成本、无成本的节能。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已经在24个省市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工作,对建筑物进行逐栋的能耗审计,且对北京、天津、深圳3个城市进行动态监测平台试点,实施分项计量,通过安装传感器进行能效数据采集并比较分析出建筑物各个系统的耗能状况。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节能10%~15%,由此可以看出实施该项目的巨大意义和推广价值,同时这项工作也催生了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运作模式的公司,这对于培育节能服务市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在新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都提倡应用可再生能源。《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对于具备适合自然资源和利用条件的建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可再生能源作为冷热源,设计单位应当采用可再生能源的设计标准,建设过程应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武涌表示,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先后启动了四批共349个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从项目示范逐步推进为城市级示范。这些项目主要应用的技术类型包括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多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预测,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将达到1.5亿平方米,仅这一项能源替代量就可达到1800万吨标准煤。对于这些示范项目,国家将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比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已经联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采用太阳能和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提供了专项资金支持,以此激励开发商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我国还将通过推广绿色照明实现建筑节能。具体的措施有:深入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及节电改造示范工程活动,推广采用高效照明电器产品,加强城市照明产品能效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照明信息网络化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来提高全社会绿色照明意识等。2009年国家计划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亿只,可直接拉动消费10多亿元,以此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高效照明产品的需求,争取更大的节能减排效果。


    武涌表示,相信通过以上工作的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将为国家推进节能减排、降低单位GDP能耗做出重要贡献,并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力度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建设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文/《中国建设报》 任欢欢供本刊专稿)

 

    武涌简介:


    毕业于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道桥专业,曾任原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现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先后主管市政公用和建筑节能领域的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节能的立法、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和政策制定等工作。


    主编过《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中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建筑节能》和《荷兰供水行业的公有私营模式》等书籍,并在众多刊物上发表关于建筑节能的文章,是《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主要起草人之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碳主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