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宏:绿色场馆支撑绿色奥运

   2010-08-30 中国建设报15450

   

    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结束,取得巨大成功,全球40多亿观众叹为观止。人们在赞叹开幕式美轮美奂、各国体育健儿取得骄人战绩的同时,也惊叹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奥运场馆的建设成就。“绿色奥运”是北京奥组委提出的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之一。其中,绿色建筑是“绿色奥运”的重要体现。  

  去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应邀参加北京2008奥运场馆科技总结动员会,并在会上就奥运场馆设计施工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展示绿色建筑内涵提出意见建议。他很欣慰地看到,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办公室的总结归纳着实令人振奋,绿色场馆内涵丰富,“四节一环保”成效显著,值得行业骄傲,值得国人骄傲。  

  那么,绿色建筑的内涵是什么,北京奥运场馆在“四节一环保”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王铁宏。  

    北京奥运场馆,绿色建筑正当时  

  王铁宏说,其实,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期间,正值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着力推进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标准规范日臻健全,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情况效果显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取得新进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日益广泛等。  

  北京奥运从申办伊始即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绿色奥运”就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这与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据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波介绍,北京奥运会共实施了358个“绿色奥运”项目,奥运场馆建设充分考虑了建筑节能、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建材绿色环保等内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要求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以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我国的建设工作者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角度,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从设计抓起,制定完善绿色建筑标准,赋予其“四节一环保”的具体内涵。  

  建筑节能,北京奥运场馆全面执行节能标准  

  王铁宏解释说,奥运场馆在节能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超额实现节能目标。当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以节能50%%为目标的设计标准体系,新型建筑已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建造。北京所有奥运场馆基本实现50%%的节能目标,有些甚至达到65%%~75%%。据统计,奥运场馆本身的节能设计,每年可减少约2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国家体育馆100千瓦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约10万千瓦时,25年寿命期内累计节煤约905吨;奥运会射击馆,双层幕墙之间安装了温度感应装置,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实现自然通风对流,减少了空调制冷和取暖的耗能;奥运村全部住宅建筑在节能65%%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外围护结构的能耗,而外窗的节能效果也高于北京市标准30%%。  

  二是推广使用新型能源。据统计,太阳能、地源和水源热泵等绿色能源技术,使北京奥运场馆绿色能源提供比例高达26%%以上。如徐波介绍,奥运村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其工程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为历届奥运会之最。奥运会后,可满足6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节电约1000万千瓦时、节煤2400多吨;奥运村的再生水源热泵节能系统,是城市中(污)水大型热泵系统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应用。经测算,该系统每年节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1万吨。  

  建筑节地,北京奥运场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王铁宏言简意赅地说,在每个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中,从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都非常重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呈树型分布的地下通道,全长9.8公里,宽12.6米,是为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而做出的特别设计,可通往“鸟巢”、“水立方”等重要奥运比赛场馆。另外,中心区的地下车库分上下两层,提供车位超过1000个;“水立方”巧妙利用地下空间,取得了节省空间和控制水温、水流等多重效果,各国游泳运动员在这里屡破纪录,“水立方”也因此被称为“福地”。其实,很多奥运建筑的地下空间都得到了有效利用。(下转3版)  

    建筑节水,北京奥运场馆雨水中水并用  

  王铁宏介绍说,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城市,因此在奥运场馆建设中,通过中水、雨水并用,使水资源节约得到了真正落实。  

  一是广泛采用中水技术。所有奥运场馆都采用了中水回用技术。借助先进处理工艺对场馆内产生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如“水立方”、奥运村、曲棍球场、射箭场等实现污水零排放;据统计,奥林匹克公园景观水系利用中水约为312万吨/年,公园区域用于绿化及冲洗等的中水约为157万吨/年。铺设专用管道,引取市政中水,利用率每年超过472万立方米。  

  二是加大雨水回用力度。“鸟巢”、国家体育馆、网球中心等15项工程采用了高水平的雨洪利用系统和透水铺装,将雨水用于室外灌溉、室内卫生间等方面的同时,还能够回灌和涵养地下水。如“鸟巢”的雨洪回收系统,可将建筑屋面、比赛场地及周边地区2万多平方米的雨水收集到地下的6个蓄水池。年处理能力约5.8万立方米;国家体育馆根据屋顶、下沉广场、绿地等不同位置制定了不同的雨水利用方案,年均综合利用雨水总量约2.47万立方米。  

  建筑节材,北京奥运场馆优化设计节省材料  

  王铁宏说,在节材方面,一是优化设计方案。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在设计阶段就体现出绿色建筑对节约材料的要求。如有关部门介绍,在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后,“鸟巢”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减少了座席数。这使用钢量降低1.2万吨,膜结构面积减少0.9万平方米;五棵松篮球馆的面积由最初的11.7万平方米优化为现在的6.3万平方米。  

  二是循环使用材料。在场馆施工阶段,建设者们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降低建筑材料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再次诠释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如国家体育馆采用钢渣代替传统的砂石、混凝土等材料配重回填,回填面积达1.5万余平方米,平均厚度2米。钢渣全部取材于首钢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多年的剩余渣土,既节约了材料,又加快了进度。  

    环境保护,多层面齐头并进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王铁宏详细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情况:  

  首先是齐抓共管,整体提升北京环境质量。各种资料显示,自1998年正式提出申办奥运以来,北京市累计投入1400亿元用于环境保护,通过工业技术升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转变取暖方式、严格尾气排放标准、引入可再生资源等措施,在空气质量、城市交通、污水处理、绿地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北京市政府专门颁布《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推行公车封存和单双号限行办法,并和首都周边六省区市同步实施“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使奥运期间身处北京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优良的空气质量。  

  其次是标准先行,场馆建设体现环保理念。北京奥运工程建设材料的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全部依据《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确定,这个环保标准的制定,是在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又作了适度提高。另外,《奥运改扩建场馆环保指南》、《奥运临建场馆环保指南》和《奥运改扩建工程绿色导则》,为奥运建筑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规范的指导。据统计,北京奥运工程在噪声控制、园林绿化等领域共实施191项环保项目。如奥运村的环保生物处理系统,日均处理餐厨垃圾6吨,每日外运垃圾52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3%。  

  再其次是科技创新,场馆环保以人为本。为给各国运动员营造良好的竞技空间,给观众提供舒适的观赛环境,北京奥运场馆的环保理念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如“鸟巢”的外观之所以独创为一个没有完全密封的形状,就是考虑既使观众享受自然流通的空气和光线,又尽量减少人工的机械通风和光源带来的能源消耗;“水立方”外墙建筑上的LED照明不仅比普通灯具的照明节电60~70%%,还可以变换6种颜色,既节能环保,又美观大方。  

  综上所述,奥运场馆等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设计标准,融入“绿色奥运”理念,给世界各国来宾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我在北京看到了迄今为止最好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比如鸟巢、水立方等,它们必将写入奥运会的历史”;国际奥委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表示,这些场馆的设计、建设进度和质量“令人难以置信”。他指出,这些建筑将中国式的建筑理念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展现了中国人的才智;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为奥运村颁发“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金奖,这在奥运会历史上尚属首次。他称赞北京奥运村的设计不仅环保,而且是中国节能的典范。  

  王铁宏最后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建筑不仅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建筑节能降耗的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政策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将会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而在此时此刻,“绿色场馆”充分发挥了其重要的试点示范作用,促进了“四节一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使绿色场馆不仅支撑起绿色奥运,还将引领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健康发展。北京奥运绿色场馆不仅是体育竞技的展示平台,也是我国绿色建筑的展示平台。  ( 王宝林   )

 
标签: 绿色场馆 奥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碳主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