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城市级智能化应用,大集成同方全力助建深圳北站交通枢纽

   2012-04-25 中国地源热泵网16710
    近距离接触深圳北站,你一定会被这座气势雄伟、配套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建筑深深震撼。每隔几分钟,一辆龙华线地铁列车就从位于东广场的国铁站房呼啸而过。国铁站房流线型的外观设计,充满动感,极富视觉享受。国铁站房外墙面的流水装饰,从4.6米高的屋顶一泻而下,一直顺延到屋内,与前广场的双层喷泉相得益彰,使得整幢建筑愈发显得气势磅礴。“不像车站,更像一座公园!”许多游人到此不免如此感叹。
 
    有了深圳北站,深圳可以互联全国的铁路,今后,列车可以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入国家铁路网,深圳在整个国家铁路网格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2011年6月28日,深圳北站公交、地铁部分投入使用,2011年12月26日高铁部分投入使用。在交通组织上,深圳北站突破了传统铁路客运站的限制,实现了国铁、高铁、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功能融聚一体的在交通枢纽功能。
 
深圳北站正面全景图

   
优选同方,技术为先
  
    深圳北站交通枢纽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米,以国家铁路车站为核心,引入城市轨道交通4\5\6号线、公交场站、出租车上下客站、长途汽车站、旅游大巴和社会车辆停车场等多种交通接驳方式。如此繁复的架构,施工工程量可想而知。很难想象,如此规模宏大的深圳北站,从施工到建成仅仅只用了3年多时间。是不是存在赶工期?承建方深圳地铁集团提供的数据和相关介绍打消了人们的疑虑。虽然施工建设只用了3年多,但之前的规划设计也历时三年之久。科学的规划与严密论证,为顺利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规划再好也需要有人去落实,很庆幸我们选择了一批优秀的合作伙伴来合力共建,国内名企同方股份就是其中之一。”一位深圳北站项目负责人如此说,“没有他们的全力配合,深圳北站项目不可能如此高质、快速的完成。”作为深圳北站弱电系统的总承包商,同方数字城市产业本部依靠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悍的施工能力,赢得了承建方和合作伙伴的一致认可。
 
    与其它智能建筑有所不同的是,深圳北站是以地铁管理模式管理民建项目,既要满足建筑智能化的各项系统要求,又要符合地铁运营管理模式的特殊化需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以民用建筑为主要对象,大部分项目为单栋建筑,可是深圳北站项目不仅由单幢建筑拓展为建筑群落,而且智能化系统由智能建筑领域延伸至轨道交通领域。比如新区大道隧道改造信息化集成系统工程,这在传统民用建筑领域是不可想象的。根据同方数字城市产业本部工程中心深圳北站项目技术统筹杨柳介绍,弱电项目中FAS(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在传统民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对于防排烟设备的控制由BAS和FAS两个系统共同完成,平时由BAS系统控制风机风阀,火灾情况下自动切换为FAS控制;但是在轨道交通领域则根据使用需求的特殊性(地铁中相临车站和隧道中风机风阀等设备的联动模式相当复杂),FAS系统通过接口向BAS系统传达指令,所有防排烟设备完全由BAS系统控制。如此一来,在深圳北站这个民用建筑和轨道交通高度融合的项目中势必会产生矛盾。
 
    针对这个难点,同方数字城市工程中心深圳北站技术项目组连续开了好几次研讨会,副总工程师吴悦明、深圳北站项目负责人吴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经过与深圳地铁集团和工程设计单位反复沟通,最终敲定在深圳北站偏民用建筑功能更多一些的东西广场采取了传统民建消防控制的方式,而在新区大道等偏轨道交通的部分则采取轨道交通中对隧道消防的控制方式。“描述起来简单,但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说起来那段往事,杨柳不无感慨。
 
同方数字城深圳北站项目负责人吴强
 
    在深圳北站项目中,同方数字城市一共参与构建了六大部分22个子系统,几乎涵盖了智能建筑领域的所有子系统,如总体工程中的机房工程、桥架光缆工程、电源供电及防雷接地系统;综合监控工程中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通信工程中的通信传输网络系统、旅客咨询信息系统、无线对讲系统;市政道路交通监控工程中的交通信号控制及车流量检测子系统、闯红灯电子警察子系统等。如此多的子系统,各自适用于不同环境,相互之间又要协同运作,集成难度可想而知。
 
    吴强说:“集成和创新一直是同方的追求,能够把深圳北站这个项目做好、做漂亮,得益于公司在多个领域的深厚积累。”据悉,同方93年开始承建伊朗德黑兰地铁智能化建设,89?年接手人民大会堂的智能化项目,后续又陆续涉足北京、广州、南京、天津等多
 
    个城市的地铁线路承建,所以在智能建筑和轨道交通行业有着深厚的积累。
 
    如果说把22个子系统融合在一起,无缝衔接,使其流畅地协同工作,体现了同方数字城市高度综合的集成能力。那么巧妙搭设CTS(通信传输网络系统)网络构架,则体现了同方人在技术上勇于创新的一面。
 
    深圳北站弱电系统工程,不仅涵盖子系统多,而且东西广场距离甚远,大大超出了传统民用建筑的距离。如何能够确保这些系统高效、稳定运转?是同方数字城市在具体承建时反复考虑一个技术难题。“解决这个问题,得益于团队的集思广益,”谈起该系统,杨柳说,“大家权衡再三,觉得把地铁建设中的环网结构拿来使用最为合适。后来,我们的确这么做了,虽然经历了许多技术难题,但我们毕竟成功了。”
 
    网络主干采用两个独立的1000M环形冗余工业以太网。接入层子网采用两个独立的100M环形冗余工业以太网。监控中心设两台独立核心交换机,架设各信息化集成系统共用的数据库(包括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柜)、网管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机房重要服务器设备冗余直接接入核心交换机,其它设备通过汇聚层接入网络,新区大道隧道两路冗余直接接核心交换机。
 
    CTS系统方案设计和实施贯通,经历了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在方案设计、网络规划中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由于采用的是双网冗余结构,但各系统终端设备并不是都支持双设备或双路冗余。经过与其他系统工程师反复讨论确认,最终采用了设备冗余与网络冗余同时通信,双网独立运行,按照冗余方式与系统重要程度设计系统结构的解决方法。经过现场测试,此方案合理可行、收效甚好。整个系统实施正值夏季,同方数字城市技术工程师邓荣明在高温酷暑的恶劣环境下,一个人调试了深圳北站所有的交换机,为整个网络的及时贯通做出了卓越贡献。“非常苦,但是收获很多,越复杂的环境越能学到知识。”邓荣明说,“复杂的问题我们都能做好,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就有了一笔可以借鉴的珍贵数据资料。”
 
    施工现场,严把质量关
 
    完美的技术,只有完美的团队才能将其发挥出来。刚刚获知公司中标深圳北站弱电项目工程,同方数字城市工程中心总经理秦绪忠就召开了包括工程、市场、技术、物流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动员会,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深圳北站项目组。“公司领导很重视,也很支持,给了我们现场施工队伍很大的鼓舞和信心。”深圳北站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孙铁俊说,“当时,我们在深圳是第一次做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心情很激动,也有很多的自豪感。”中标的第二天,孙铁俊就和他的同事们南下奔赴深圳北站施工现场。
 
    如此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为了做到高效保质,同方遴选了几支信誉好、技术水平高、施工能力突出的劳务队伍。“无论之前他们工程项目做得多好,和同方合作,在深圳北站项目我们只用一个词要求:精益求精。”吴强如是说。项目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技术环节,同方的技术工程师都会反复的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核实,直到确定万无一失。因此,工程极少出现返工现象,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
 
    一年多的现场施工,给这个团队的所有人留下了许多难以忘记的往事。深圳雨水较多,恰巧2010年又赶上台风,造成了新区大道隧道内始终有严重积水,其他施工场地也有不同程度的积水,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这些都不足以延缓施工进度。“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2011年的6月到8月消防验收期间,大家没日没夜赶工那件事”孙铁俊笑着回忆起那段往事,“深圳北站有自己的工期,我们做弱电系统的要配合人家来做。那时候,甲方要求特别紧,负责人吴强也在现场和我们一起加班加点,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消防两万个点的安装和检测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也是这件事后,甲方提起来同方,都会竖起大拇指。”
 
    “施工时,我们不仅考虑到了各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成度,更进一步思考如何让这些系统更具人性化和便捷性。”吴强说,“比如我们搭建的旅客咨询信息系统、日常及应急广播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等,既要够显眼,让人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听到,也不能太占据空间,阻碍人流的正常移动。”能够切实做好这一切并不容易,单是显示车次、换乘等信息的拼接大屏的安放位置,施工人员就曾反复考量过许多次,最后才有了今天的完美布局。
 

   
行业翘楚、开辟新局

    在智能建筑领域深耕多年,同方数字城市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脱颖而出,稳居国内行业榜首。但是,这样的成绩不足以使人满足。“深圳北站项目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我们能发现除去传统的智能建筑,我们可以开辟更大的战场。”同方数字城市工程中心总经理秦绪忠说,“从最早我们做单幢楼宇中的一到两个智能化子系统,到现在我们延伸至一个园区乃至一座城市的几十个智能化子系统及集成应用;从之前单做智能建筑或轨道交通领域的工程,到现在集能源管理、智能建筑、轨道交通和全部基础设施管理于一体的高度综合的项目,充分发挥了同方在这些领域的综合技术和管理优势。同方有这个技术、有这个实力,将更大规模的城市级智能化应用落到实处。”
 
    古语云:“善谋者胜,善决者赢。”优秀的战略眼光,辅以坚实的团队基础和良好的科技创新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城市级智能化应用的道路上,同方数字城市会走得更稳、更好。
 
 
 
 
 
 
(责编:zy)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碳主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