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地印发“十三五”规划 推广地源热泵应用

   2017-06-02 地源热泵网甘祠祠3810
核心提示:到2020年,东莞市新增绿色建筑不少于1200万平方米且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不少于700万平方米,运行阶段绿色建筑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广东:多地印发“十三五”规划 推广地源热泵应用

  东莞——“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亮相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印发的《东莞市“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东莞市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验收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鼓励建设低能耗建筑。

  首先,东莞市新增绿色建筑不少于1200万平方米且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不少于700万平方米,运行阶段绿色建筑不少于200万平方米。从2018年1月1日起,东莞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安装建筑中水回用设施。到2020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

  其次,东莞市开展建筑工业化推进工作:2016年全面启动建筑工业化工作;至2018年建成多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建筑工业化配套政策、成套技术措施基本齐备;从2019年起分阶段强制推广装配式建筑,至2020年底,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15%。

  第三,东莞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完善市建筑能耗监测云平台中心,继续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纳入监测云平台系统,建筑能耗监测和能源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基本完备。

  第四,推进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余热回收和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东莞市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不少于450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不少于50兆瓦。

  《规划》要求,研究制定东莞市建设用地用电指标、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并持续改进,通过配电指标约束,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民用建筑节能水平的提升。强化民用建筑建设过程的能耗指标控制,在规划设计阶段引入建设用地用电指标,约束建筑窗墙面积比、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设计参数及系统配置,避免片面追求建筑外形效果,防止用能系统设计指标过大,造成浪费。

  《规划》还提出,严格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完善现有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将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其中。并鼓励有条件的绿色建筑项目申报绿色建筑运营阶段评价标识;完善民用建筑能耗大数据,持续开展民用建筑能耗统计以及国家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充分发挥建筑能耗大数据库的作用,研究制定能耗定额标准,积极引导和鼓励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规范建筑能源管理,对运营能耗超过能耗定额的,采取强制能源审计和节能改造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对大型公共建筑及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为重点,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支持东莞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的办公建筑、财政投资公共建筑等公共机构建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研究建立中央空调运营能耗管理制度。

  继续在新建有稳定生活热水需求并满足安装条件的医院、学校、宾馆、酒店、工厂宿舍等建筑全面推广应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余热回用等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并实行与建筑主体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安装、同步验收。在全天供应生活热水的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余热回用等热水系统;在学校宿舍、工厂宿舍等定时供应生活热水的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辅助空气源或污水源热泵热水系统;在住宅建筑中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开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项目后评估分析,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系统效率。

  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筑共性适用关键技术应用,推广建筑“互联网+”、建筑“大数据”的建筑智能化先进技术应用,重点促进自然通风采光、被动式建筑节能、空调节能、太阳能建筑应用、建筑能耗监测、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能楼宇、BIM、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等技术应用。加快普及建筑遮阳、节能照明、高效空调、节水器具、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等适宜东莞市的高效节能技术与产品。定期编制和发布建筑绿色化、智能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开展技术推广体验活动。

  中山——印发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在《中山市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创新活动活跃、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机制灵活、创新体系完备、创新文化多元的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努力成为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高地,跨入珠三角经济发展第二梯队行列,成为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具体目标是:

  一、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2.9%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持续增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二、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市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到30%以上,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达到50家,覆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专业镇的主导产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科技服务业机构总量达到200家,全市孵化器数量达到60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孵化器在孵企业达1000家以上。

  三、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00家以上,规上科技型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500家以上,全市专业镇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形成一批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

  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以上,企业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市专利申请数量的比值达70%以上,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占全市拥有发明专利数量的比值超过70%。

  五、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创新驱动相关政策有效落实,创新人才、资源不断积聚,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人员和创新科研团队,每万从业人员研发人员超过150人以上,省市创新科研团队达到60家,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规划》强调,要加快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与示范;加强生态农业、绿色能源、清洁家园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示范。同时,也要加大地源热泵与采暖、空调、热水联供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文/甘祠祠)

责编:gcc

欢迎一切与地源热泵行业相关的新闻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中标、技术研发、新品发布、从业经验、施工技巧、成功案例、创新思维的资讯或论文类投稿,本网网络部将择优在地源热泵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ww-dyrbw-com,您也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新浪公众平台、地源热泵网主站、《地源热泵》杂志上刊登。投稿邮箱:dyrbw@dyrbw.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地热能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地热能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论文征集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地热能网——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指导的地热门户网站
地热全媒体矩阵:地热加APP、地热加微信订阅号、地热能资讯微信订阅号、地热加APP小程序、地热加微信公众号、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地热加微信视频号、地热加抖音号、以及地热加今日头条、地热加网易号、地热加企鹅号、地热加搜狐号、碳主知乎号、碳主百家号等。
  Email: direjia@126.com(投稿),direjia@163.com(合作),  直线电话:18515158288(同微信)
关注我们

地热加公众号

地热能资讯公众号

地热加APP小程序

碳主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