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精神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历久弥坚的价值认同。
“路虽远,行则至;世界在,陆特在”是陆特能源创始人夏惊涛在创立公司伊始就写下的企业发展核心精神。深耕地热行业十八载,夏惊涛和他的陆特伙伴们始终秉承这个信念,通过不懈奋斗,走过万水千山。用无数个奋斗故事证明来路并非一帆风顺。漫漫征途,唯有实干者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国家级高新区,是一家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全产业、全商业模式的开放式公司,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领域居于行业龙头地位。
创立之初,陆特能源定位为专业的地源热泵综合实施企业,适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国内地热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陆特能源以其专业优势在地热行业迅猛发展,脱颖而出,成为浅层地热能行业应用的佼佼者。随着中国地热能的发展由浅层开始延伸至浅层与中深层齐头并进后,陆特能源适时抓住时机积极布局中深层地热能多元梯级利用,打造地热产业新格局,逐步成长为地热能行业的领航者。
陆特能源在行业及市场中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掌舵人——创始人兼董事长夏惊涛的带领。
“夏惊涛董事长和他所创建的陆特能源公司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地源热泵技术工程应用的企业之一,对中国地源热泵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开拓者、山东建筑大学方肇洪教授如是评价说。
夏惊涛是如何与地热能行业结缘的?18年来,陆特能源在成长中有哪些难忘的事?他凭借什么在竞争激烈的地热行业屹立不倒,成为今日的行业标杆呢?《中国地热》带您走近本期封面人物——陆特能源董事长夏惊涛。
敢闯敢创,屡获殊荣
夏惊涛生于1974年12月,四川广安人,回想起三十一年前填报大学专业的过程,夏惊涛直呼“荒唐”,“当时我对专业毫无概念。广安二中一个副校长帮忙选专业,他对我父母说,学与空调冰箱相关的专业,将来回来开个维修铺,能挣不少钱。”正是抱着回家开个维修铺的想法,1992年,夏惊涛考入了武汉科技大学暖通专业。
1995年,大学毕业的夏惊涛被杭州市设备安装公司聘任为技术工人。由于头脑灵活、技术过硬,两年时间不到,夏惊涛就被公司提拔为工程师兼项目经理。2002年,杭州一家美资公司更是以35万元的年薪,聘请他担任公司工程总监。
从月薪仅几百元的“蓝领”,到年薪35万元的“金领”,夏惊涛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多数工友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飞跃。时间来到2005年,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目瞪口呆的决定——辞掉工作,成立自己的公司——杭州陆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地(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顶棚辐射系统的设计、施工。
夏惊涛至今依然记得,自己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位企业家,请他去为自己的别墅做地热系统。第一笔生意,去掉所有成本,他仅仅赚了3000元。然而,夏惊涛的业务给这位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今天,这位企业家依然是陆特能源的忠实客户。
在他的带领下,几年间,陆特能源实现了快速发展和稳健经营。公司不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国家发改委备案通过的节能服务企业和建筑能效管理综合系统服务商,多年蝉联中国地源热泵行业十强企业殊荣。
2012年,陆特能源开启了商业模式转型化之路,并在商业模式转型化之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原有传统单一的EPC总承包模式,转型为集PPP特许经营模式、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为陆特能源构建全商业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2016年,陆特能源以收购国际知名企业加拿大博拉贝尔能源集团旗下的南京国睿博拉贝尔环境能源有限公司为标志,公司在产业化之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陆特能源从原有单一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系统集成领域,向地热能产业装备制造领域进行了拓展。
在科研领域,夏惊涛带领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等数十项科技项目,成果丰硕。其中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项目领域,夏惊涛带领其团队先后为京沪高铁上海虹桥枢纽、杭州东站枢纽、中国水利博物馆、武汉奥山世纪城、武汉海山·金谷、武汉天河机场、广东佛山三水新城、长春理工大学等全国十三个省市区的近三百个项目提供了节能系统服务,目前陆特能源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公司。
陆特能源作为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国家地热能行业标委会委员单位、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地热能发展规划的参编单位,在地热能领域积极利用自身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助力推进地热能产业健康发展。
夏惊涛拥有近20年的暖通行业经验,陪伴过众多创新企业的崛起,也见过无数企业在行业的潮起潮落间与激烈竞争中不断消逝。他以勇于应对艰难挑战的创业精神,开拓地热领域新机遇,对行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从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地热企业家队伍的蓬勃活力。因此他个人也屡获殊荣,他先后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减排十大突出贡献人物”、“中国低碳时代领军人物”、“中国财经峰会最具影响力人物”、“浙江优秀创业创新人物”等荣誉,并多次作为企业家代表陪同政府领导出席国内外低碳节能领域的论坛和峰会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他本人还荣获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联合颁发的“地热能行业发展推动人物”表彰证书。
不难看出,夏惊涛是一位顺应时代发展、抓住机遇、勇于开拓、执着追求的杰出企业家。
创
创新先行,多元发展
优秀企业家总是有这样一种特质,那就是能够与时代同频,和时代主流保持脉动。
在初创时期,陆特能源就特别注重技术研发和服务团队的能力建设,聚焦于地源热泵技术形式及企业施工规范实施。了解陆特能源的方肇洪教授告诉记者:“夏董事长重视地源热泵技术与建筑供热空调应用的结合,对地源热泵技术本身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同时更加强调它的应用和产业化,不断解决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对于很多地热开发领域的系统集成商和热泵等装备生产企业,原来都属于暖通空调领域,以民营中小企业为多,其中地源热泵技术也是暖通空调技术的一个技术分支,存在暖通空调与水文地质学科上的交叉,而随着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市场发展,地源热泵的地热开发属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夏惊涛说。
地源热泵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应的技术体系也得到了创新发展。陆特能源从最初单一的地源热泵企业逐步发展成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企业,其业务涵盖地源热泵制冷供暖、中深层地热供暖、地热发电、区域能源建设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
不仅在地热能应用的各个领域进行开拓创新,在项目的开发模式上,陆特能源也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创新。2012年始,陆特能源通过EMC、BOT和PPP等创新型商业模式着力打造了一批经典示范项目,如:国家百亿级重点EPC项目——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区域能源管理PPP项目——佛山三水新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EMC项目——G20峰会滨江海创基地。夏惊涛表示:“三大实践案例是陆特能源快速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
进入快速发展期后,陆特能源聚焦于系统集成的智慧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一体化集成创新能源站、相变及量子超级热传导技术与地下换热模拟仿真技术,以及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等。夏惊涛介绍,陆特能源业务区域以长江中下游为核心,辐射到全国。“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份及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累计已签约特许经营权面积8000万平方米。”
陆特能源是一个把科技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2009年,浙江省陆特能源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院成立,是公司研发实验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平台。近几年成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海外人才工作站,以及华北地区地热能冷热电梯级开发应用科研基地、全国示范项目极寒地区地源热泵实验室。他介绍,陆特能源在武汉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分别设立了产学研重点地源热泵实验室。
截至目前,陆特能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其中已授权的专利涉及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地热能耦合太阳能、中深层套管式换热、水热型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浅中深地热能综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方向,拥有大型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三维设计施工技术、一体化能源站工业化制造技术、智慧能源管理运维等核心前沿技术。
“我们将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到地热能开发与利用的方方面面,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夏惊涛表示。
熟悉他的方肇洪教授对夏惊涛高度赞扬道:“夏董事长不断探索地源热泵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包括从单纯的工程承包商向能源供应商的转化,以及借助资本的力量促进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为地源热泵产业的发展蹚出新的路子。”
一路走来,夏惊涛见证了地热行业发展,陆特能源俨然也成为中国地热快速发展的缩影。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陆特能源以创新为驱动,从单一迈向多元发展,在“变”与“不变”中不断精进。时代在进步,市场在变化,企业也会因时而变。对于陆特能源来讲,不变的是那份信念、那份永葆初心的坚守。如何推动地热高质量发展?夏惊涛在“变”与“不变”中思考着这一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必答题。
夏惊涛介绍,近年来陆特能源相继开发了河南兰考中深层地热供暖以及河北沧州中深层发电供暖梯级利用示范项目,这种适应中深层地热的开发空间和利用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的拓展,最根本的是基于企业自身的价值判断。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宁愿放弃某些短期的利益,这种价值判断认为,利用地热能为用户提供清洁的可持续的冷热服务,而非仅仅生产安装销售一套机电系统,因此由浅及深地高效开发地热资源,建设并运营好能源系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夏惊涛说。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叠加疫情影响,对暖通空调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我们陆特能源也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断地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反思,继而创新来克服困难。”面对复杂严峻风险挑战和任务,夏惊涛始终对地热能产业发展以及置身其中的坚守抱有充分信心。“企业的发展都是需要跨越万千阻碍与困境,只要坚定信念,所有的困难终将会成为成功的催化剂。”
作为民营企业的陆特能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一次次发展考验,已成为推动中国地热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一路摸爬滚打到今天的陆特能源,向来不缺乏适应性和生命力,面对困境展现的是“能打也能抗击打”的韧性。
夏惊涛举例介绍,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工程建设发展过于粗犷,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陆特能源基于BIM技术开发了整体式机房和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工程的工业产品化发展模式转变;我们看到热泵主机核心装备能效低,不适应中深层地热尾水工况,就自主开发了气悬浮离心热泵关键技术,通过离心压缩无润滑油、无齿轮、无摩擦、振动小、高效率的特点,克服了以往热泵机组在中深层供热梯级利用中的进水温度限制;我们看到传统EPC模式下融资困难,于是就改变商业模式,联合央企、上市集团一起投资运营地热能开发利用系统;再比如传统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就开发新产品进入到农业设施、冷链物流、污泥干燥等其他产业的用能场景,这些都是我们在面临困境时,反思如何扬长避短的求变之路。
可以看出,夏惊涛正在用新的转变、新的创新、新的追求,带领企业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治理、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这对地热能产业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夏惊涛坦言,在机遇面前我们也有很多挑战,这需要更多的产业资本来关注行业,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以及国外先进技术的转移等都需要融合到地热能产业中,这样地热能产业未来在应对挑战的时候会更加胸有成竹。
“随着相关规划的出台,不仅要侧重地发展浅、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还要配套相应政策、体制,兼顾地热开发产业服务体系,使地热产业能够在平衡的状态下,达到高层次的发展。”谈及未来地热产业发展,他认为由于我国地热资源储备量巨大,不仅是地表浅层地热能值得开发,中深层高温地热能源更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希望之一。
夏惊涛非常看好地热能行业未来前景,但目前行业发展也存在诸多诟病。“在技术层面这十几年间地热并没有重大突破,人才资源紧缺,相较于太阳能、风能,社会资金投入远远不够,以及整个市场导向不足等等。”他认为这些方面如何加强、改善和创新,是地热能企业乃至整个地热能行业应该有的反思。夏惊涛表示我国地热产业是以大市场规模-大产能-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全面提升为主要发展路线,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高质量,关键是发展,而做大做强地热产业需要地热界同仁的齐心协力。
独行快,不如众行远。夏惊涛一贯支持地热能行业的互助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他对早期的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以及后来的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的工作始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陆特能源现为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他依然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为行业发展发声发力。无论是在大型论坛还是小型会议上,夏惊涛每次脱稿的演讲都深感敬佩和折服,他的激情,他的敏捷,来自他骨子里的正能量,可以说将责任时刻挂在嘴边。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我们和广大地热能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使地热能成为与太阳能、风能等主流新能源产业并驾齐驱的朝阳产业。”在夏惊涛看来,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地热同仁对行业的贡献,他希望在这里倡议,大家能够勠力同心,携手同行,创造地热能行业更加灿烂的明天。
“路虽远,行则至;世界在,陆特在!”这句话是陆特能源从初创发展到引领行业共赢的真实写照,是陆特人融入骨血的信仰与坚持。而当下,新时代赋予地热行业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更加需要我们如同夏董和他的陆特人那样,永葆初心,勇毅前行,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谱写中国地热更加精彩的华章。